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11-07
2023-11-07 第T57版:特刊 【字体】大 |默认 |

土特产里的“丰”味“新密码”

作者:□周郸宁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046
    丰收的季节,丰收的色彩五彩斑斓,丰收的表情喜笑颜开。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有研究机构发现,各个省份最受欢迎的农产品存在明显不同,其中,越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往往更受消费者青睐。
    这表明地域特色已经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农产品生产者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特色。那种别人发展什么,自己也跟风发展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产品同质化,缺乏竞争力,很难形成特色,变成自身的发展优势。
    对此,各地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应发挥积极作用,依托特色,从不同环节拓展产业发展维度和深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把“小特色”做成“大产业”,把地方特色产品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深挖“土”,立足资源禀赋,挖掘乡土潜力。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物质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富矿”,唯有让乡村产业沾上“泥土味”、吸收“乡土气”,才能开发出适合地方生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土产品”。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条件孕育不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保护好土特产的“土味”,粮油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强。
    做精“特”,发挥独特优势,打造地域特色。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如今越来越多的县镇村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思路,为消费者    提供高品质特色农产品,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要通过科学规划和科技加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延长粮油产业链,发展粮油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精细化提高知名度,用高品质赢得好口碑,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产”,强化产业融合,建立产业集群。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是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辐射效应的必由之路。也应看到,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经营主体数量较少等问题仍然长期存在。唯有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和规模化视野,才能让“土特产”形成大气候。要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土特产”的主要特点是有价值、有特色、有规模。要做优做强“土特产”,应从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应从农产品生产向运输、销售等方向延伸,打通整个产业链条。
    小小“土特产”大有文章可作、大有潜力可挖,也更有前景可为。只有同时做好“土”“特”“产”这三篇文章,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乡村产业的层次和质量,才能让更多“原汁原味”的粮油特色产品,成为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让更多农民群众走上“共富路”。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