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1-07 第T34版:特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品牌引擎”蓄势聚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
|
|
|
|
|
□王影影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油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粮食产品的消费需求不再仅仅关注数量和价格,而是更注重质量和品牌。 加强粮食品牌建设,提升粮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仅是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2017年启动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短短几年间,各地涌现出多个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如“吉林大米”“山西小米”“齐鲁粮油”“荆楚粮油”“水韵苏米”等;同时,中粮福临门、益海嘉里金龙鱼、鲁花花生油等头部品牌持续发挥影响力,在不同纬度持续引领产业升级的新趋势。这些优秀品牌的涌现,表明我国粮油品牌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形成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也成为我国粮食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
头部品牌领跑加速行业提质增效
2023中国粮油最具影响力品牌奖项,甄选了20个业内耳熟能详的品牌,这些品牌在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们不仅在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表现出色,更是行业标准的领跑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和指引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中粮福临门创立30年来,依托中粮集团的独特优势,承担起“国民粮油”的重任,为其品牌引领力的建设刻下了独一无二的基因。作为中粮集团战略品牌,中粮福临门始终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集团产业链优势,自2019年起,中粮福临门在品牌推广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品牌兴农助农的实践,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渠道等资源优势,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的生产技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力将老区的优质农产品输送推广出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现实。 2023年初,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的2022年粮 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中,益海嘉里金龙鱼在亚麻籽油、专用小麦粉、全麦粉、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米糠油、橄榄油共8个品类标准荣获“领跑者”称号。 从1991年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面世,到后来陆续推出的零反式脂肪酸食用油、发酵面和鲜米、预制菜等创新产品,益海嘉里金龙鱼在“健康安全”和“勤奋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止步,不断革新着百姓餐桌,引领粮油行业持续转型升级。历经十几年创新研发出的“水稻循环经济”等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集大米生态基地订单种植、加工、储运、副产品综合利用一体化,将粮食资源综合利用、加工增值,带动传统农业和农产品由粗放种植向精准生产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 鲁花集团成立3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花生油产业,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行业不断迈向新的工艺技术制高点。早在上世纪90年代,鲁花集团就开创了鲁花花生油5S纯物理压榨工艺,创造性地实现了花生油的高端化、现代化、规模化制取,既保留了花生的天然浓香和营养品质,又去除了黄曲霉素。凭借这一创新成果,鲁花集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 创新不止于此。为推动我国食用油提质升级,鲁花开启高油酸花生良种的培育、种植和推广,成功推动我国花生良种的第六次更新换代,并在2017年推出了油酸含量达75%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在鲁花的带动下,行业积极力推高油酸系列产品,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并推动上游种植端和科研育种的发展。 作为粮油领域领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年来,长寿花食品依托企业内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等高水平科创平台,充分发挥产业“研发平台”“链主企业”等示范引领效应,持续加大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攻关破壁,加快零反式脂肪、二酯功能性食用油等高端绿色健康食品创新研发,确保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同步跃升,着力打造“技术+产品”核心竞争力。截至2023年6月,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66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5项及企业标准32项,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省明星专利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共品牌聚能带动产业兴旺
以粮食品牌建设带动粮食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力,也是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近些年,各省区通过打造区域粮食公共品牌,把优质粮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探索出一条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2013年,吉林省做出加快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战略部署,拉开了以“吉林大米”为先导的吉林粮食品牌建设序幕。经过10年的品牌打造,“吉林大米”被誉为全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先行者,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成为吉林农业的“白金名片”。 2022年吉林省又提出实施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六大提升行动”,力争到2030年,“吉林大米”成为行业领军品牌,并带动旗下5个以上区域品牌成为国内高端农业品牌,“头部品牌”市场影响力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将达50亿斤,企业自有水稻种植基地将达600万亩,带动当地水稻平均收购价提高10%以上。 山东作为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近年来着力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彰显“好品山东”产业优势, 粮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经过五年多的全方位努力,“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带动粮食企业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2022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5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首位。 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引领带动下,滨州、临沂、青岛等地市级品牌先后涌现,“1+N+N”的品牌金字塔初步形成:“粮油金三角”“沂蒙花生油”“五星德粮”“胶东花饽饽”“青岛面粉”五朵金花精彩绽放;鲁花、中裕成为12家获得首批“好品山东”企业形象标识授权证书的品牌之一;喜燕、金胜、发达等企业品牌叫响全国,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六家,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产业联盟旗下的34家粮食企业与品牌建设初期相比,成品粮油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500多亿元。 作为油菜生产和菜油消费第一大省,四川油菜产业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多元的消费支撑。2018年,四川全面启动“天府菜油”行动计划,历经5年精心培育,成功闯出一条“川字号”特色优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天府菜油”通过共创共建共享公共品牌,提升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获得感。组建全省 23家油脂企业、3家油菜种业及蜜制品、2家科研院所和3家销售终端为核心的“天府菜油”产业创新联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打出支持“天府菜油”行动的资源整合、政策支持、产业引导、项目扶持、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等组合拳,以“头雁效应”引领企业振翅腾飞。 江苏自2017年谋划推动“水韵苏米”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调优了稻谷种植结构、带动了种粮农民增收、增强了稻米产业发展动能、提高了优质稻米供给能力。5年来,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粮食全产业链省域团体标准,组织开展首批苏米核心企业遴选,举办首届“好吃苏米”品鉴大赛,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大米产业研究院———江苏省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运营首家“水韵苏米”品牌旗舰店,“水韵苏米”连续4年荣获中国粮油榜“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称号。 截至目前,江苏省水韵苏米核心企业生产基地达220万亩,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推动全省优质优价收购粮食3205万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1800万亩以上,稻麦优质品率增长30%以上,促进农民增收超60亿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