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1-07 第T33版:特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
|
|
|
|
|
|
□王影影 今年以来,受极端天气多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价格波动剧烈,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受东南亚干旱预期和印度出口禁令影响,出现明显上涨,一度创下15年来新高,引发诸多关注。而与国际粮价大涨大跌相对的,则是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如磐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已基本成定局,可实现连续九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产量还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人的饭碗也端得更牢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也为我国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看消费市场。我国粮食库存始终处于高位,再加上市场调控及时有力,粮食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稻谷供需平衡,小麦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价格上半年有所下跌,第三季度企稳回升,玉米下游消费逐步恢复,价格稳中有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雾霾逐步散尽,粮食消费市场整体回温向好,这很大程度可以归功于今年不断释放的国家政策利好。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央到地方密集发布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了消费复苏节奏的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8月、9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5%、4.6%、5.5%,呈现持续恢复态势。预计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需求仍会呈刚性增长态势。 中国有着近14亿人口的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居民收入提升了消费能力,也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近几年来,粮食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粮食市场不断催生新的机遇。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粮油产品需求,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粮油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检体系和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着力增加优质产品供给,我国粮食产业逐渐走上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粮食市场稳定,粮食才能安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中国还将与世界主要产粮国分享中国巨大的粮食市场,不断扩大粮食市场开放,加强对外合作,积极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