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05 第06版:粮食经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深交所与郑商所联合开展上市公司期货业务培训 |
|
作者:记者张建光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067 |
|
|
|
|
|
|
本报讯(记者张建光)为贯彻《期货和衍生品法》“鼓励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精神,提升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6月3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开展“深市上市公司期货业务系列培训”启动仪式及首场培训。 记者了解到,此次系列培训将在下半年持续开展,内容涵盖期货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衍生品业务内控框架搭建、套期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场外衍生品风险管理策略、套保案例分享等,邀请业界知名专家授课讲解,引导上市公司合规有序参与期货市场,助力上市公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目前,深市2647家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制造业企业,四分之一的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这些公司商品进出口量、流通量较大,受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也较大。”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表 示,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逐渐成为市场共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应对原料价格上涨、库存品贬值、产成品跌价、汇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 目前,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套保业务额度的资金规模不断提高。从侧面反映出,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时,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已发布的套期保值公告,涉及拟参与期货交易的资金合计已超过550亿元。 尽管我国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比例逐年提升,但少数上市公司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时,风控不足,操作不当,导致发生大额亏损,存在期货端仓位与现货需求不符、追加保证金未经审议和披露、交易员一人完成决策和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程序履行不到位等不规范问题,这些都在提示上市公司在开展期货业务时,要注重合规性问题。 “近十年来,深市共有约500家公司开展过套期保值业务,其中,连续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司,平均收益水平要高于同行。”李鸣钟表示,深交所通过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引导上市公司合规开展期货及衍生品业务。今年1月,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交易与关联交易》,专设“证券投资与衍生品交易”一节,对衍生品交易的内部控制、额度审议、进展披露等事项进行细化要求。 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表示,经过32年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具备服务实体经济的规模和能力,为上市公司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提供了丰富的期货和衍生品工具。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500强企业中约有94%的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品工具管理风险。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期货衍生品管理风险尚显不足,需要上市公司、交易所、期货经营机构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合理利用期货和衍生品的良好生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