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05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山东:打造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 |
|
作者:记者胡增民通讯员解淑媛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317 |
|
|
|
|
|
|
本报讯(记者胡增民通讯员解淑媛)为用好用活粮食风险基金,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利用扩大支出范围的政策契机,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对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性提出建设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重点强化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和黄河流域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粮油市场报记者获悉,《山东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中提出,进一步提升该省粮食应急防控能力和水平,健全平时服务、急时保供、战时应急的粮食供应体系。特别是对标国家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围绕该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镇人口消费及粮油加工产能布局,在济南、青岛、临沂、滨州分别建设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及黄河流域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 应急保障基地,并在全省建设不少于2090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与周边粮油储备、粮油加工、主食加工、物流配送等协调联动,构建起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的粮食“135”应急供应保障圈。 面对新阶段粮食应急保供的新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新态势和新需求,山东四大基地建设积极采用机械化、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创新采取股权化、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有关方案先后三次请示财政部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并报请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在建设规模上,四大基地均按不低于1.5万吨小包装成品粮油的储存能力进行建设,最高库存状态下可满足应急状态300万人10天、或局部区域封闭状态30万人100天的粮油供应保障能力。在设备工艺上,采用自动化立体库和 四向密集库等形式,通过堆垛机、RGV、AGV类设备,自动拆码垛工业机器人以及仓库管理系统(WMS)等相互配套、衔接,形成全机械化、信息化的高效出入库能力。在运营模式上,大胆提出市场化模式,政府不买断粮权,在商定最高、最低库存范围内向入驻的粮食企业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由企业自主销售、动态更新。在资金支持上,由省财政动用省级粮食风险基金结余,采取财政股权投资的模式按总投资的70%给予大比例支持。 推行“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为规范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关于组织申报省级区域性应急保障基地和政策性储备粮库绿色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通知》,明确部门分工、资格条件和申报程序,邀请专家严格组织初审和复审,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多次召开专题局长办公会扩大会,邀请所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和项目单位共同研究推进工作。有关项目单位依法依规推进土地、立项、规划、环评、设计等各项前期手续,同时严格按规定组织招标投标等。 “在财政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四大基地建设相关工作扎实推进。”7月4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沂项目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全过程造价单位编制了详细的预算,报请财政完成预算评审后即可组织土建工程招标;青岛项目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设计单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滨州项目已落实土地手续,并按照EPC模式完成总承包招投标,即将签订设计和施工合同;济南项目由济南市发改委协调济南产发集团,正在积极落实规划选址和土地手续,力争年内开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