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9-11-21 第08版:期货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棕榈油强势调整后市有望再度上行 |
|
| 作者:特约分析师 毕慧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967 |
|
|
|
|
|
|
|
|
|
国际棕榈油库存下滑继续为油脂价格带来中长期支撑。年底之前市场交易的重心仍将围绕供需进行博弈,但进口量的持续增加使得去库存压力显著增加,令国内期货价格涨幅将落后于国际市场。 刚刚过去的一周,国内棕榈油期价一改前期凌厉的涨势,自高位5566元/吨出现回落,围绕5400元/吨一线,呈现出强势调整的格局。资金持续增仓,市场对棕榈油仍保持高度关注。 国际期价强势运行 本轮棕榈油期价上涨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减产预期,另一方面则是生物柴油消费增长带来的提振。今年7至9月份马来以及印尼都发生了较为严重旱情。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已基本结束,棕榈油主产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天气干旱,可能导致棕果串成熟延迟,产量下滑。但鉴于天气变化对棕榈果生长的影响有6~9个月的滞后期,今年春季的旱情可能导致今年年底和明年一季度马棕产量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随着11月份主产区棕榈油进入减产季节,市场对棕榈油产量担忧情绪加剧。上周MPOB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份毛棕榈油产量179.5万吨,不仅环比下降2.53%,同时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86万~188万吨。10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64.1万吨,环比增加16.43%,高于市场预期的160万吨。受到产量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和出口需求表现强劲的双重推动,10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下降至234.8万吨,环比下降4.1%,不仅低于市场预期的250万吨,同时也是在9月份棕榈油库存意外增长至244.9万吨之后,重新恢复下降趋势,整体延续了2018年末以来的下降趋势。 整体来看,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恢复去化进程对棕榈油期价构成支撑。 贸易流向发生改变 出口方面来看,虽然印度在8月对马棕进口关税的调整导致整个9月和10月前半段马棕都是弱势调整,但从最近的出口数据来看,这个利空影响正在逐渐被消化。从出口国来看,11月份1日~15日出口量较上月同期增加2.8%,至67.8万吨,出口需求保持强劲。 作为全球棕榈油进口量第二的需求方,欧盟2018年的总消费量占全球的14.93%,2019年前7个月从印尼进口总量为281.16万吨,较去年的238.8万吨只略增了1.48%。由于欧盟进口的棕榈油量较大,欧盟这样的政策对印尼的PME出口可谓是不小的打击。如果未来欧盟和印尼之间关于棕榈油的贸易紧张关系继续升级,不排除欧盟从马来西亚扩大棕榈油进口规模的可能性。 生柴新政等待实施 从生物柴油的消费增长潜力来看,两大棕榈油主产国都有在2020年增加国内生柴消费的计划。印尼政府将会在2020年1月实施B30强制掺混,并且会实行生柴配额制度,共计834万吨配额,比2019年增加260万吨。加上其他行业生柴的消费,2020年印尼国内生柴总体消费将会接近950万吨。预计2020年印尼生柴的产量可能会接近1000万吨,远远高于2018年的540万吨以及2019年的810万吨,而棕榈油是印尼生柴生产的唯一原料,这将增加超300万吨的棕油消费量。 从配套的政策看,印尼政府规定如果生柴供应商不能如期供货,会面临每吨480美金的 罚款。马来政府也计划从明年实行B20,大概会消化10%~15%的马棕,约合130万吨。后期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仅将消耗掉全年棕榈油的产量增量,同时也将加速两大棕榈油主产国的去库存进程。生物柴油消费增长构筑棕榈油价格的长期逻辑支撑。 去库压力有增无减 国内市场来看,截至11月19日,12月份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离岸价格为640美元,进口到岸价格为667美元,折算进口成本价格为5667元/吨,继续逼近年内高位。明年1至3月份期间,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的成本将继续攀升至5751元/吨。截至11月19日,广东港口24度精炼棕榈油报价虽然上涨90元/吨,至5460元/吨,但仍贴水于进口成本。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24度棕榈油进口45万吨,较前一月减少13万吨,1月到9月进口量为500.47万吨,同比增加34.35%。截至11月18日,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为61.5万吨,较前一周的54.5万吨有所回升。虽然棕榈油消费季节性转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棕榈油的库存压力,但进口量位于高位也使得去库存出现一定难度。按当前装船数量来看,预计后期到港量依然维持高位,这意味着国内棕榈油价格仍将面临来自库存的压力。 综上认为,国内棕榈油期价的交易逻辑主要依托于国际市场。虽然棕榈油步入季节性的出口淡季,但棕榈油产量的下滑幅度能否抵消出口需求的下滑,决定棕榈油去库存程度。整体来看,国际棕榈油库存下滑继续为油脂价格带来中长期支撑,这将奠定棕榈油强势基础。年底之前市场交易重心仍将围绕供需进行博弈,价格仍将维持强势。但进口量持续增加使得国内去库存压力显著增加,令国内棕榈油期价的涨幅将落后于国际市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