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9-21
2019-09-21 第04版:副刊·作品 【字体】大 |默认 |

送公粮记

作者: 甘绍群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171
这段挑担送粮的经历,无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我人生的导向。
        “布谷,布谷,布布谷……”布谷声里,又是一年麦黄登场时,我的思绪也随着布谷鸟的叫声飞向那阡陌纵横麦浪翻滚的原野,飞向往日鄂西北广阔天地里送公粮的岁月。
    1973年2月,还不满15岁、高中毕业的我来到距竹溪县城120公里的山村插队落户,开始学着干农活:挖地、薅草、割麦、插秧……慢慢适应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麦收时节到了,马家坝大队一生产队的打谷场上连枷翻飞,小麦脱粒、晾晒、装包入仓。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往公社粮站送征购粮了。
    趁天边刚刚露出月牙白,知青小组5个男子汉开启了第一拨挑担送公粮的活———每人挑着120斤、前后两麻袋小麦出发了。
    去往公社粮站的路上,要爬一个名叫“迷魂阵”的山梁,相传是当年薛刚反唐与官军激战过的古战场。“迷魂阵”山不高,有两条道分别通向丰溪区、朝阳公社。到公社(后来叫管理区)上下分别为9华里和8华里。山势险峻,“百步梯”陡峭    成四五十度,还有“十八盘”的陡坡一直下到河谷。
    第一次翻越“迷魂阵”,一米七八个头的我走平路还觉得轻松,一上陡坡就开始吃不消了。汗不停地淌、泪不停地流……绝望时,甚至想连人带挑子一同翻下山去。
    当我们一路艰辛终于来到粮站时,身后送公粮的队伍已排成了长队。终于等到开始验我们的粮了,称重、扦样、检验水分与等级……一系列的过程走完,我们还得自己把麦子倒入仓库的大圆囤里。经过几个回合的折腾,我们已累得精疲力尽,此时已是中午时分。饥肠辘辘的小伙伴,就着粮站旁边的山泉水、啃着小组长大李连夜煎的包谷面饼,走在返回的山路小道上,暗自庆幸沉甸甸的挑粮担子还没有把腰压弯。
    常言道,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有了这第一次,我们也算闯过了一关。闯过了第一关,我们去粮站由一天只能跑一趟,到后来的两趟、三趟,重量也增加到140斤、160斤。开春去粮站挑返销粮,夏秋季送公粮,工分由一天挣8分,
    增加到后来的12分。靠勤劳的双手,收获了果实。第一年年终决算,我挣够了口粮款,拿到余粮钱43.7元,第二年余粮款108元,春节回去如数交给老母亲。老妈添了12元,1975年5月在我通过招工进县人民银行上班时,托熟人领一张票,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
    “苦过,累过,再大的困难算什么?”山乡的的劳作之余,也收获了一份快乐。回首那2年零3个月、820天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总感到这是上苍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馈赠。也许是经历过“迷魂阵”崎岖山路上挑担送公粮的无数次洗礼,从县城到省城,从人民银行、农行县支行到省农行、农发行省分行,在后来42载的金融职业生涯中,每一次人生高潮时,总有一个念头在提醒我不要骄傲,当我遇到人生低潮时,内心也总有个声音在鼓励自己不要气馁。
    时光虽逝,记忆不灭。这段挑担送粮的经历,无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我人生的导向。
    作者单位:农发行湖北省分行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