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9-17
2019-09-17 第08版:专题 【字体】大 |默认 |

完善玉米产业链品种期现结合促功能发挥

作者: 本报记者张建光周郸宁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5427
    9月11日,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召开。会议主题为“新形势、新工具、新融合”。会议分为7个主题演讲和3
个专题论坛,与会人士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玉米产业如何利用衍生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近期,玉米价格受外在因素和非洲猪瘟等影响较大,面对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充分发挥好金融工具作用,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功能,引导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指导饲料企业合理收购,更好维持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和农民持续增收?9月11日,在大连召开的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众多专家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本次玉米产业大会的会议主题为“新形势、新工具、新融合”。会议分为7个主题演讲和3个专题论坛,与会人士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玉米产业如何利用衍生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大商所农产品期货“蹄疾步稳”
     记者获悉,自玉米期货上市以来,玉米合约制度不断优化,交易量、持仓量稳步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有力服务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实体经济有序发展。
    据介绍,2019上半年,大商所各品种总成交量5.6亿手,其中农产品成交量2.7亿手,占大商所总成交量的46%,占全国农产品成交量的53%。玉米期货成交持仓量稳步增长。2019年上半年,玉米期货成交量4610万手,日均持仓量95万手,同比分别增长43%和29%,分别占大商所农产品期货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的18%和26%。此外,玉米期权于今年1月28日上市,上半年成交量204万手,日均持仓15万手。
    交割方面,截至2019年8月,大商所农产品交割仓库182个,法人交割库128个,分布在17个省市。2019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交割量约167万吨,同比增长72%,特别是玉米期货C1905合约交割量56.4万吨,为该品种历史最大交割量,交割过程整体平稳顺畅。
    同时,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功能持续改善。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参与交易客户数46万户,单位客户持仓量普遍提升。其中玉米期货单位客户日均持仓量同比增长15%,占比达到58%;玉米期权单位客户日均持仓量占比达到68%。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良好,套保效率和价格发现功能普遍提高,其中豆一、玉米、鸡蛋套保效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95%、94%和72%;期现价格相关性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0%、75%和40%。   
   大商所农产品事业部副总监胡杰在会上表示,大商所农产品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不断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玉米期货上市以来,始终与时俱进,根据现货市场变化创新和完善合约规则。临储制度改革后,玉米期货多措并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易量、持仓量稳步提高。大商所通过集团交割制度在产区设立交割仓库,目前已设立11家集团交割仓库,13家分库,总库容由660万吨增至1528万吨,增加132%,最低保证库容由50万吨增至100万吨,增加100%,满足了产业客户套保和交割需求。
    其次,农产品风险管理工具日益丰富。继豆粕期权后,今年玉米期权挂牌上市。上市以来,玉米期权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与标的市场联动良好、定价合理有效,投资者结构日趋均衡,功能初步显现。商品互换业务自2018年12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开展39笔业务,合计成交名义本金约4.08亿元,其中涉及农业领域的商品互换业务24笔,涉及玉米产业的商品互换业务21笔,合计成交名义本金1.94亿元。大商所还正式对外发布了37只商品期货指数及2个现货指数系列,其中农产品相关指数20只。
    再次,通过上市新品种,期货服务农业产业的领域不断扩大。据了解,今年8月16日,粳米期货在大商所成功上市,质量标准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设计,交割地点覆盖东北产区,为稻谷产业上下游各主体提供给了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大商所还将进一步完善鸡蛋合约制度。据介绍,大商所将通过调整交割质量标准,提升新鲜度要求,增加感官指标弹性,优化包装要求,以适应当    前产业发展现状,在保证新鲜、安全这一生鲜品根本特点的前提下,降低卖方的交割成本和备货压力,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同时,通过优化每日交割的配对原则,尽可能地满足买方的交割意向,降低异地接货成本。
    此外,大商所不断创新产业服务模式,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水平。据了解,2018年大商所开展的包含“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在内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服务了约510个合作社和12.9万农户,费率较2016和2017年大幅降低,赔付率提升,各方认可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今年大商所针对玉米品种开展了“新型粮食银行”试点,覆盖东北三省一区,服务农户400余户,帮助农户增收162.4万元。胡杰表示,今年大商所将继续开展“新型粮食银行”试点,在原有玉米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黄大豆1号,扩充试点对象,延长试点时间,并增加试点规模。
    在谈到未来发展愿景时,胡杰表示,玉米期货将继续完善集团交割体系,并通过厂库等制度安排进一步盘活港口及周边库容资源,有效促进期现货价格的回归;研究和推动油脂油料品种的国际化,积极吸引以产业客户为代表的境外投资者。
国内玉米市场迎来新变化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粮食贸易形势的影响是与会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针对当前粮食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程国强表示,构建高质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下一步应对或者驾驭全球农产品大变局的根本性支撑。“不过,从未来30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粮食安全仍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当下农业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程国强说,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不充分、竞争力越来越弱化方面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发展方式粗放、产业链脱节、没有创新机制等。这是国内农业发展一个大的软肋。
    在程国强看来,要想实现构建高质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我国要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战略。“其中,关键要强化三大能力的建设:一是国内高质量的生产能力,二是高效率的储备调控能力,三是高水平的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推进整个粮食安全管理的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他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王晓辉认为,当前我国粮食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态势,我国粮食供需没有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预期行为,其对玉米市场价格变    动影响较大。
    对于当前的粮食形势,王晓辉表示,玉米作为粮食品种之一,市场供需受全球市场粮食供需影响较大,今年虽然全球灾害性天气频发,但全球产量仍呈增加态势,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没变,但品种结构却呈现一定的结构性变化。“近年美国农业部的全球供需报告均显示全球年度内的粮食总产量生产稳定增加,但品种结构方面具有一定变化,例如小麦的增产即弥补了玉米等其他作物的减产。”王晓辉说,粮食行业需要利用好金融工具,目前我国玉米、玉米淀粉、鸡蛋等期货品种已经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需要行业企业利用好期货市场,学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目前,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0.4亿吨,占全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中国玉米产量在2亿吨以上,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中国的玉米加工行业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年产值已经达到2400亿元,占全国GDP的7.8%。中国的玉米加工规模,已经从“零起点”发展到“世界最大”,且占比超过一半。近年来,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玉米加工产品是淀粉和酒精。      “对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即‘东三省’、内蒙古以及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东北加工量目前为3000多万吨,下一步会提高到五六千万吨,其中的辽宁省粮食相对紧张,已经没有大的余量搞加工。山东省是玉米加工消费的第一大省,占比27%。”中粮集团总工程师、中粮生物科技董事长、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会长佟毅介绍说。
    佟毅表示,玉米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淀粉和淀粉糖占玉米加工量的60%,酒精占20%,其他产品如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深加工产品占20%,形成“622”格局。玉米加工集中度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几百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100家左右。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佟毅表示,目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产能过剩。但他指出,产能过剩是阶段性的,未来总体需求趋势是越来越多。二是粮食问题,由于政府政策、市场行为存在不确定性,粮食总量变化梯度较大,相关信息难以掌握。
    佟毅指出,未来“第二代技术”将被越来越多地引进。所谓第二代技术,就是利用现有地球和环境资源,把纤维素加工到位、充分利用起来,并开发生物材料。
     禽料或是未来玉米需求的亮点
   玉米的饲料需求主要是在猪料和禽料中占主要的成分,猪料占60%。“非洲猪瘟对饲料需求开始产生巨大影响,始于今年的二季度,主要是两广为重点,后来,湖南、湖北、江西以及四川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非洲猪瘟疫情,整体的下降幅度比较大。”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吉龙表示,这些主产区存栏的下降幅度超过50%,比较严重的是广西,超过了70%。这些区域的下降对二季度以后的猪料需求以及未来的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非洲猪瘟大约影响了玉米消费4000万吨。
    冯吉龙分析说,进入9月份,猪饲料需求略微有所回升,但是幅度非常小。预计最快的仔猪出栏也要在明年的四五月份,届时需求会逐渐好转。前提就是非洲猪瘟疫情比较稳定,不再重复大面积爆发,从全年来看,下半年非洲猪瘟对玉米市场的影响比年初严重很多,预计影响3000万~4000万吨需求下滑。
    有与会人士指出,除了猪料以外,禽料的需求全年都在增长,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加速增长,平均全年的增长水平应该在15%左右。由于禽料带来的增量在500万~700万吨的水平,可以预计禽料是未来玉米需求的亮点。
    从供给角度看,国家临储玉米今年拍卖后还有5500万吨以上库存,按照现在的供求关系,明年国内还是不缺玉米,除此之外还有2000万吨的一次性转储,这是市场整体的拍卖供给情况。
    冯吉龙表示,从新季玉米的供给来看,初步预估东北地区增产1500万吨。另外还有潜在的供应,因为玉米是一个能量饲料,整个潜在的替代品供应就是陈稻谷,预计有接近1亿吨。此外,还有小麦的库存,今年小麦增收,产量预计超过3500万吨,这些都是对玉米的潜在替代。
    现在小麦的市场价格在河南、山东大约处在1.1元/斤的水平,如果玉米价格到了1.1元/斤左右,那么小麦就会替代玉米。这就是潜在的供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在剖析中国生猪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时表示,中国生猪产业、猪肉产量在全球的地位十分重要。在非洲猪瘟疫背景下,无法依靠全球市场弥补国内不足。
    考虑到未来生猪产业发展的趋势,王祖力认为,现在政策、进口包括市场环境都能刺激老百姓养殖的积极性。但因为生猪养殖有周期,产能恢复需要时间,短期内整个生猪市场供应还是有压力,生猪产能恢复需要过程。
    “我觉得下半年价格上涨压力还是比较大。根据前期走势,判断明年上半年市场供给压力依然比较大。所以,有可能到明年下半年,甚至于到八九月份之后,养殖积极性提高带来的产能恢复才能够释放出来,2020年仍然会维持比较高的位置。”王祖力表示。
    加工企业应利用好期货工具
    在“提高金融机构期货市场参与度创新大宗商品投资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分论坛上,大连商品交易所清算部经理初奇介绍,近年来,大商所在商品指数研发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指数研发方面,目前大商所已正式对外发布37只商品期货指数及2个现货指数系列,基本形成覆盖该所农产品、工业品品种的,包含综合、成分、主题、单商品及定制等各类指数的指数体系。其中,农产品相关的期货指数共20只,包含玉米品种的期货指数共6只。同时,大商所为市场机构提供免费的指数定制服务。
    指数应用方面,去年大商所指数应用全面开花,多个挂钩大商所指数的首单产品落地,今年又继续实现了指数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今年1至8月,各类外部机构基于大商所指数共发行了银行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期货资管计划及券商收益凭证共16只,产品规模总计2.49亿元;4家风险子公司基于大商所指数完成5笔互换交易,名义本金总计8955万元;3家保险公司基于大商所指数开发3只保险产品,均已签出首单,共计为6.64万头生猪提供饲料成本保障金额5834万元。另外,8月27日,挂钩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的华夏豆粕ETF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复,于9月6日起发售。
    初奇最后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持续开展商品指数研发;加强指数推广,推进市场机构开展各类产品指数应用;同时做好相关支持工作,确保首批商品期货ETF等产品平稳运行。
    作为“保险+期货”模式的进阶版,基差贸易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各参与主体带来不同的优势与好处。“对农民来说,基差贸易是探索用市场竞争的手段对农民形成保护价。对销售方来说,基差贸易可以实行代购代储,增加了其收入来源。对于下游就是粮食的需求方饲料厂来讲,基差贸易可以带来订货不定价的好处。”北大荒粮食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献东说。
    在2019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受到较大冲击时,如何锁定加工的利润成为企业必修课。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交易部总经理赵松表示,这个阶段将成为推行基差贸易非常好的时期,通过基差贸易企业能把自己的近期利润管理好,远期的利润能锁住,企业能平稳发展和经营,大家做好每一个环节,这个产业链才能更平稳、健康的发展。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