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1-17
2019-01-17 第04版:副刊·粮史 【字体】大 |默认 |

大寒

作者: 王永圣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543
   大寒不寒 ,春分不暖 。
    大寒大寒 ,无风也寒 。
        小寒之后15天即为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就是立春,进入新一轮的节气轮回。
    俗话说,“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大寒时节自然是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节。宋朝邵雍《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说大寒时节,人冻得说不出话来。
    寒冷,到底是一种啥感觉?今时年轻人恐怕无法想象,即或是一些中老年人,怕也早已淡忘了寒冷的记忆。如今,大寒时节出门上街,保暖内衣羽绒服,羊绒围巾棉皮鞋,捂得严严实实;公交车、私家车里都有空调;办公室、家里都是暖气氤氲如阳春三月,薄衣短衫足够,哪里还能体验到寒冷的感觉?关于寒冷,我还是有一些记忆的。少时家贫,寒冬腊月常无棉鞋可穿,亦无秋衣秋裤,着空心棉袄棉裤,行走在朔风劲吹的旷野之中,脸颊会有一种被小刀划过的滋味。坐在冰冷的教室,寒冷的感觉最先来自脚趾,脚趾头如被猫咬鼠噬,一阵阵地疼痛。不知是谁忍耐不住,率先跺脚,如擂响战鼓,群起响应,教室里跺声一片,很快便尘土飞扬,如沙尘暴降临,看不见人影。那时教室里没有暖气、没有炉子,窗户透风撒气,同学手脚、耳朵常有冻疮,高中时还有一位细皮嫩肉的女同学,一到冬天手就长冻疮,像红萝卜一样。20年前,我在渤海边一个叫作茶淀的地方带兵,看守监狱。此地方圆百十里无人烟,孤零零十几座监狱立在水网纵横无遮无拦的平原之上。西北风袭来,被高大的监墙阻挡,气急败坏扭头沿监墙走向猛吹。这就苦了监墙外巡逻的士兵,每班哨两小时要求最少转四圈,几乎要在凛冽的寒风中不停地行走。队伍里有不少南方兵,不耐冻,很多人耳朵皲裂,张着血口,看着着实让人心疼,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明知故问一句“冷吗”,以示关心爱护,而士兵的回答多是言不由衷的“不冷”。每当这时,心里就更加痛恨上级制定的那个奇葩规定:无论天气多冷,都不许将棉帽的耳朵放下来,因为怕影响士兵听觉。
    父母一辈关于寒冷的记忆就更加深刻了。家父曾作长诗《推炭行》,记叙1968年寒冬腊月到博山买炭的经历,回忆当年抵抗严寒的苦楚:“六八寒冬连天雪,千山万径人踪灭。凛冽寒风穿壁入,布衾似铁难入夜。妻悲儿哭心似绞,热血冲顶下淄博。冰天雪地路难行,千难万险岂阻我……”那年父亲刚二十出头,用独轮车装载600斤煤炭,瘦小的身躯推起小车,两腿打颤,眼冒金花,冰天雪地,道路湿滑,崎岖难行,整整走了8天才把一车煤炭推回家,让寒冷的家里有了些许温暖。
    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如同黎明前的黑暗,尽管是一夜之中最为黑暗的时候,但是黑暗之中已经藏着曙光,很快就会亮堂起来。“寒气之逆极”的大寒也是一样,寒冷之中蕴藏了战胜严寒的阳气,从冬至开始的一阳生发,令天地之间阳气渐强,到大寒时节,寒冷达到极点,寒则寒已,但已不觉酷寒,尤其是南方,还会感到大寒比小寒更暖一些。大寒一过,及至立春,阳气就占据了上风,天气逆转,逐渐温暖起来。
    放眼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看父辈的生活,正是困苦之逆极的一代。他们年轻的时候艰难困苦,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像铁人一样奋战在各个行业,建工程、修水利、整大寨田,“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下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无一天歇息,在艰苦奋斗之中积聚了足以改变生活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基础。及至改革开放,如同季节转换,当年积聚的力量快速释放,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他们很快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如今,父母过上了候鸟生活,跟着节气变化行走,春暖花开即回老家农村,享受田园之乐;立冬之后进城,享受楼房暖气。来回小车接送,吃喝花钱不愁。他们的幸福感远超年轻一代,因为他们困苦过,知足;因为他们奋斗过,无悔。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