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10-27
2018-10-27 第T34版:第八届中国粮油榜特刊 【字体】大 |默认 |

品牌粮油赋能 美好生活梦想成真

作者: 赵瑞华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3186
     新时代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国内粮油产品品牌建设风生水起,打造优质粮油产品品牌、发展粮油品牌经济,不仅有利于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满足消费者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当其冲就是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满足“吃得好”的需求。
    中国好粮油、吉林大米、山西小米、荆楚粮油……近年来,国内粮油产品品牌建设风生水起,打造优质粮油产品品牌、发展粮油品牌经济,不仅有利于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发展。
    
品牌,让“制造”迈向“质造”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消费特点。
    而当前我国品牌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农产品、粮油产品消费市场上,仍不乏假冒伪劣,尤其是食品安全不达标、掺杂使假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粮油品牌的打造和消费信心的建立。
    打造优质粮油品牌、发展品牌经济,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国产粮油产品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这也是粮油品牌建设带给国人的最大好处。
    2018年9月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
    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
    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产品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    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提质兴业,增效强农
    品牌强农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更加合理配置,有利于催生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拓展新领域、创造新需求,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粮油产品作为大宗农产品,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过程中处于重要位置。粮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必由之路,质量提升助力升级,产业升级带动产业兴旺,产业兴则农民富。
    农产品品牌化是改善农业、粮食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一个过程。
    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强调,品牌强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增加绿色优质产品,提升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低质低价的产品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没有市场就意味着企业没有存在的价值。很多企业垮掉时会归咎于环境与资金问题,却忽视了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一问题。
    《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提出,力争3~5年,使我国农业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消费者信任度、溢价能力明显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作用明显增强。
    重点培育一批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    围广、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打造300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国家级农业企业品牌、1000个农产品品牌。
    品质是品牌发展的第一要义。优质粮油品牌化发展要坚持市场导向、消费者至上,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
    品质的保障体现在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生产环节,要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
    加工、流通环节,要大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不同标准间衔接配套,形成完整体系;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      此外,优质农产品是生产出来、更是监管出来的。打造品牌农业,要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强品牌人才培养,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建设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国际视野广的人才队伍,提高品牌经营管理水平。
    
“好粮油”领唱品牌协奏曲
    2018年以来,随着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开展,国内粮油品牌建设进入到奋力争先的新时期。
    “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主要目的是聚焦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发挥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通过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健康宣传和试点示范,促进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供给水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
    一年多来,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苏、广西等粮食主产区和特色优势品种产区,着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宣传推介、打造团体标准,持续提升当地优质粮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今年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的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指出,好粮食首先是种出来的,优质粮源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引导支持粮食产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打造粮油品牌,“优粮优产”是前提,突出特色是路径。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统领下,我国各地聚焦区域特色,发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涌现出“吉林大米”“天府菜油”“山西小米”“广西香米”“苏米”“湘米”等一大批优质粮油区域公共品牌。
    2018年,吉林省持续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发力思维创新、模式创新,提出并实施“专属稻田-私人订制”新营销模式,有力助推了品牌影响力的塑造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进一步带动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山西省以“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为引领,突出打好“优质”“特色”两张牌,引领了全省特色粮食产业发展。广西借助“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香米生产,市场反响良好,收购价比普通晚籼稻平均高45%。
    从各地的品牌建设开展情况来看,重点突出了区域比较优势,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注重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不再一味搞“大而全”,力求“专而精”。
    优质粮油品牌建设,要立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耕织结合“小而美”的生态特色打造成富国强民的“金字招牌”。
    农耕文化是农产品品牌的精髓和灵魂。下一步,粮油产品品牌建设要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树立品牌自信,培育具有强大包容性和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文化。深入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农业品牌,使之成为走向世界的新载体和新符号。
    优质粮油品牌建设体系中,企业品牌建设是根基,粮油企业是区域粮油公共品牌的使用主体。
    打造优质粮油品牌、发展粮油品牌经济,需要不断培育粮油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品牌建设、提升供给品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此,粮油产业品牌化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十年树企业,百年树品牌”。只有潜心做专、做精、做细、做实,以品牌引领消费升级,方能解决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让“吃得好”的生活更加美好。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