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27 第T26版:第八届中国粮油榜特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优质粮食工程”助力 粮企发展稳中向好 |
|
|
|
|
|
|
从精深加工到提质增效,从“粮头食尾”刷新粮食产业宽度,从“农头工尾”拓新粮食经济厚度,再到粮食产业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在广大粮食企业的睿智创新中,日益丰盈的粮食产业正崛起于中国产业之林。 2018年,面对国内粮食市场矛盾叠加,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等复杂形式,广大粮食企业围绕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粮食生产、储备、加工、流通能力全面增强,阔步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的做大图强之路。 粮企发展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夏粮丰收,早稻单产提高。预计今年秋粮种植面积达11.9亿亩,比上年增加200多万亩。种植结构继续调优,年初制定的减玉米、压水稻、增大豆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预计玉米面积同比减少500多万亩,水稻调减1000万亩左右,大豆面积在前两年增加近2000万亩的基础上,预计再增加1100万亩左右。 粮食连年丰收,进一步促进了粮食加工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广大粮食企业结合自身的经营需要,不断升级生产设备、畅通销售渠道、规范产品安全检测流程、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并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合作社”等模式,把产业链向前端延伸,为原料供应和产品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大型粮食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向后端延伸,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的附加值,经营形势稳中向好。 作为中国“菜籽油第一股”,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以菜籽油为主导产品,开发推广花生油、葵花油及其他品类油品。8月21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报显示,道道全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12.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38%。 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8月24日,黄国粮业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归母净利润527.70万元,同比下滑35.53%。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为粉类产品销售订单增加,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不仅是上市公司成绩不俗,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业绩同样可圈可点。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双过半”“双增长”,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 势头。继去年完成“百亿粮农”战略目标后,陕西粮农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盈14.55亿元,增长27.74%,完成半年目标任务的121.84%,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60.92%;利润总额同比增盈1827.42万元,增长52.82%,完成半年目标任务的151.06%,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65.27%。 素有“中国北方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今年初以来粮食加工企业累计加工原粮318亿斤,同比增加77亿斤,增幅32%。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品种及饲料加工业全面实现盈利,呈现“一升、一平、一好转”特点。从加工业指标看,上半年该省水稻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158亿斤,同比增加54亿斤;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2亿元,同比增加78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全省玉米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117亿斤,同比增加22亿斤;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6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实际加工量、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超过 20%。全省大豆实际加工量18亿斤,同比增加7亿斤;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实现利润0.8亿元,同比增加0.2亿元。 优质粮油供应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米面油等粮油食品消费品牌化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降低,对产品品质和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粮油产业进一步向产品多元化、优质化、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 从消费趋势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主要体现为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跃升。在产品种类上,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分层明显,市场分化加速,特色品种、精深加工产品和中高端粮油产品等需求快速增长。在质量要求上,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在市场的倒逼下,广大粮食企业立足粮食消费需求的提档升级,全面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的粮食产业体系。 从目前看,国内粮油企业大多以生产优质粮油为突破口,把品牌当作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着力点,不断加快推进品牌创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 粮食产品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有效增加了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地处黄海之滨的上海海丰米业有限公司,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自有农场核心区专门开辟生态水稻种植区,水稻生长过程中采用豆科植物做基肥,追施发酵有机饼肥,并采用稻田养鸭、人工除草等生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从水稻插秧、生产、收割、储存到大米加工,全程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化学制剂,保证了“鹤舞稻香”高端生态大米原料的绿色、生态、无污染。 在加工方面,海丰米业从日本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NTWP-50B”免淘洗精米加工流水线,在去除稻米杂质的同时有效锁住大米的营养成分,较好地弥补了传统粮食加工中存在的短板。公司现拥有30万吨标准化准低温储粮仓库,让稻谷常年在“大冰箱”里储存,保证大米常吃常鲜,用海丰大米蒸煮出的米饭颗粒饱满、清香扑鼻、口感软糯、安全优质、老少皆宜。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营养、美味的菜籽油,遂宁中豪粮油有限公司与重庆农科院合作,结合当地气候、土壤肥料检测数据、品种出油率等指标,培育出“庆油3号”新黄菜籽杂交品种,建设万亩油菜籽专用种植基地。油菜籽进厂后便会通过自动抽样分析出油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温度湿度等指标,并根据不同的质量标准分别进入不同的密封罐进行恒温保存,保证加工所用的每一批油菜籽都是新鲜的。同时升级浓香菜籽油精炼生产工艺,使整个压榨过程全封闭,基本杜绝和空气接触,生产的黄菜油无任何溶剂残留、理化污染,具有味香浓郁、色泽金黄、绿色营养等特点。 在市场的引导下,广大粮食企业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优质粮油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面对原粮价格高企、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企业资金和用工缺口较大、进口粮食产品冲击等问题,国内粮油企业在加快政策创设和落实的基础上,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在主食产品及产业化开发、粮油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对 促进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产品创新方面,广大粮油企业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营养型产品的同时,不断加大小麦专用粉、胚芽米、浓香小榨等特色粮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高端和个性化消费需求。 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为推动亚麻籽产业发展,公司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承办“中国亚麻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并参与《亚麻籽》、《亚麻籽油》和《亚麻籽饼粕》3个国家标准起草修订工作。2017年,君星坊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共同创建“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2018年,君星坊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宁夏君星坊-江南大学亚麻籽深加工联合研发中心”,开发既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又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兼顾营养、口感、外观、出品率和成本的优质产品。 为了破解油菜籽蒸炒时间长、温度高,易造成油料蛋白严重变性等,导致现有浓香菜籽油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四川大陈粮油有限公司和西南大学合作菜籽油增香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通过中试研究和设备配套等,建成年产500吨的浓香型植物油生产线。此外,大陈粮油还和“西华大学”合作建立“西华大学·大陈粮油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在技术改良、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 上海海丰米业有限公司创新完善“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等新型营销体系。去年丰收节期间,海丰米业创新推出“米油组合销售,包邮到家”等贴心服务,吸引了大批现场游客纷纷下单,形成了网上和线下销售的合力,重构传统粮食行业销售新业态。 针对粮价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部分粮食企业开始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套期保值锁定原料库存成本,规避产成品价格风险;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从精深加工到提质增效,从“粮头食尾”刷新粮食产业宽度,从“农头工尾”拓新粮食经济厚度,再到粮食产业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在广大粮食企业的睿智创新中,日益丰盈的粮食产业正崛起于中国产业之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