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27 第T06版:第八届中国粮油榜特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2018中国百佳粮油企业”分析报告 |
|
|
|
|
|
|
国内粮油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在主食产品及产业化开发、粮油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推动粮食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0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四处挑起贸易摩擦,欧盟内部矛盾重重,经济下行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向前发展。 国内经济正在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适逢此时,中国粮企开始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品质量,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协同增长,大力推动我国粮油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行业的结构性改革探索方向,他们是行业的先行者与领军者。 今天,第八届中国粮油榜单正式发布,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油企业进入本次评选活动的主奖“中国百佳粮油企业”,通过对这100家上榜企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我们将清楚地梳理出过去一年粮油产业的发展脉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类型分析 中国百佳粮油企业涵盖了行业内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榜样代表,对企业类型的分析,是判断企业形态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 上榜企业数据显示,有31家(央企1家,地方国企23家,民企5家,外资2家)综合型粮油加工企业进入榜单,比上一届增加了5家,央企为中粮集团,外资为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与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食用油加工企业28家(央企1家,地方国企1家,民企26家),唯一的央企及地方国企分别是中储粮油脂和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大米加工企业有22家上榜,总量比第七届多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对多数,为17家,地方国企包括北大荒米业、光明米业、江苏农垦米业等5家;面粉企业上榜数量有所回升,为10家,比第七届增加了3家,除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外其余8家都是民营企业;杂粮及其他企业上榜数量是9家,包括内蒙古正隆、甘肃豫兰生物等4家杂粮企业,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等3个粮油大宗或批发交易市场,另有1家粮食物流企业和1家粮食收储企业。(见图1)综合型粮油加工企业年度销售额前三位分别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益海嘉里投资有 限公司、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位列三甲;大米加工企业的冠、亚、季军分别是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100亿元,光明米业(集团)有限公司67.5亿元以及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2亿元;面粉加工企业中,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抢得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是克明面业以及陕西陕富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油脂加工企业的年度销售额令人欣喜,其中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396.9亿元的销售额高居榜首,山东鲁花集团以289.4亿元的成绩紧随其后,同在山东的山东香驰粮油有限公司则以277亿元的销售额抢得第三。 总体来看,本年度百佳企业类型分布更合理,各类型企业增减适度,其中综合加工企业增加较多,说明粮食企业发展多元化,持续发力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种类接受市场考验。 而油脂企业数量的下降也与近年来食用油行业形势相符,经过前几年食用油加工规模的野蛮扩张,加上进口油脂、油料的冲击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2018年油脂行业开始进入调整期,相信经过这一轮的调整,未来会有更多发展健康的油脂企业进入榜单。 经济指标 企业年度销售额作为一个重要经济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从整体来看,中国百佳粮油企业上榜名单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共13家,比第七届增加1家,前5位为中粮集团、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北京粮食集团和山东鲁花集团,其中山东鲁花集团年度销售额增长率最高为13.6%,益海嘉里以8%的年增长率位居第二,这13家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与上一届12家企业相比略有增加。 山东香驰粮油有限公司以10%的年增长率位居第六,作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五得利面粉集团排名第七,而以192.5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九的北大荒粮食集团,其42%的年增长率则冠绝百亿以上企业。销售额百亿以上的13家企业中,包括1家央企、7家地方国企、1家外资、1家集体企业和3家民营企业,与第七届相比,民营企业增加2家。 年度销售额100亿元至50亿元的上榜企业,有重粮集团的98亿元、湖南粮食集团94.2 亿元,以及杭州粮油物流中心批发市场85亿元,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仅南通)84.2亿元等7家,较第七届增加2家。 销售额50亿元至10亿元的上榜企业,相比第七届下滑幅度较大,仅为14家,但在这个区间,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越了国有企业,共8家,这其中包括上市公司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而山东鲁粮集团则以58.5%的年增长率拔得增长率头筹。 年度销售额在10亿元到1亿元的企业40家,较第七届增长1家,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9.5亿元在本区间排名第一。年销售额1亿元以下的企业共26家。(见图2)从上述数据来看,粮油企业百亿级企业略有增加,预示着市场龙头格局有所松动,有新的百亿级企业加入全国市场的竞争,给粮食行业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百亿级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的增长强劲,也说明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耕耘,民营粮食企业厚积薄发走上市场巅峰,与国企、外资企业华山论剑,也是国家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例证。而50亿元到10亿元区间的企业数量增加,则证明更多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其产品 品质逐步赢得市场认可,逐渐从大集团中脱颖而出,朝着更大的市场进发。 地域分析 第八届中国粮油榜的百佳粮油企业,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面较广,而各区域分布状况各不相同,通过梳理上榜企业的地域特征,对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地域特征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数据显示,本次中国百佳粮油企业在地域板块排名上,榜首第一次易位,华东地区5省市以25家企业上榜夺冠,中部地区以相差1家的微弱劣势屈居第二,东北地区仅以3个省的上榜企业数量就排名第三,依次向下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以及其他全国性企业。(见图3)传统加工企业的选址,要么靠近原料产地,要么靠近消费市场,能两者兼得的并不多见,江苏恰恰鱼和熊掌兼得。江苏是粮食主产区,也是主销区,自身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临近上海同样是主销区,处于沿江与沿海经济带交会处,通江达海,还是陆海联动的枢纽,粮食运输、产品销售有巨大优势,江苏省相关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粮食工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快速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本次华东地区夺魁,江苏功不可没。 西北地区同样得益于陕西上榜企业数量的增加跃居第四,作为西北地区粮食产量的领头羊,陕西粮食主管部门科学规划、正确引导,不断推动陕西粮食产业的结构性改革,带动本土粮食企业快速成长。此外,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企业纷纷上榜,无不昭示着西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