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27 第03版:行情与观察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豆粕供应无需愁印度菜粕来“解忧” |
|
作者:本报特约分析师王辽卫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3259 |
|
|
|
|
|
|
中美贸易摩擦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但蛋白粕供应来源扩大,杂粕替代增加和配方调整均不利于豆粕价格,加之我国恢复进口印度菜粕,以弥补大豆进口减少的影响,短期豆粕存在回调压力。 国内豆粕提货积极,油厂库存快速下滑,在高压榨利润驱使下保持较高开机率,加上放开印度菜粕进口,市场预期供应增加,而需求端受到调整饲料配方和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消费预期下滑,导致价格短期回落,但明年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减少是大概率,预计豆粕价格暂时回落后仍有望继续上行。 豆粕供应减少印度菜粕补缺 周三,国内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市场报价3550~3600元/吨,较上周下调30~50元/吨。其中,辽宁大连报价3570元/吨,天津3580元/吨,山东日照3530元/吨,江苏张家港3570元/吨,广东东莞3600元/吨,部分地区基差报价较上周回落20元/吨,远月基差仍处于高位。 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大幅上升,豆粕产出增加但价格下跌,饲料养殖企业补库积极性较高,豆粕成交良好,库存继续回落。截至本周二,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为79万吨,较上周减少13万吨,较上月同期减少10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较过去3年均值增加15万吨。当前油厂压榨利润丰厚,开机积极性较高,预计豆粕库存继续下降空间有限。 海关总署消息,如果印度菜籽粕满足中国的检验检疫要求,从周一(10月22日)起恢复对华出口。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国方面已经批准该国5家公司的6家工厂可以输华菜粕,同时有15家大豆压榨工厂正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以确保达到中国质量标准。 目前,印度菜粕对我国港口CNF报价245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约1880元/吨,远低于国内价格2600~2650元/吨。尽管印度菜粕蛋白溶解度偏低,但丰厚的进口利润必将刺激进口迅速展开。2011年以前,我国每年自印度进口菜粕约50万吨,预计本年度我国菜粕进口量将快速增加,以弥补大豆进口减少的影响。 近期非洲猪瘟疫情仍在发生,对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打击较大,不利于远期豆粕消费。四季度随着气温下降,水产养殖也将转入淡季,加上豆粕和其他杂粕价差拉开,以及国家倡导低蛋白日粮,部分饲料企业逐步调整饲料配方,均将抑制豆粕消费需求。 目前,巴西可供出口的大豆持续减少,大豆出口升贴水处于高位,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内大豆进口成本较高,中美贸易摩擦均对豆粕价格形成支撑,但蛋白粕供应来源扩大,杂粕替代增加和配方调整均不利于豆粕价格,短期存在回调压力。后期大豆进口减少和需求下滑共振,预计豆粕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库存再创新高豆油价格承压 周三,国内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市场报价集 中于5500~5620元/吨,较上周下跌120~150元/吨。其中,华北地区报价5620~5680元/吨,山东5580~5620元/吨,华东地区5640~5660元/吨,华南地区5500~5550元/吨。油厂库存压力较大,催提现象普遍,新成交量较少。 近期大豆压榨利润良好,大豆供应仍然充足,油厂开机积极,大豆压榨量维持高位,主要油厂豆油库存屡创新高。监测显示,截至10月23日,全国主要油厂豆油库存为187万吨,较上周同期增加4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2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5万吨,较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59万吨。 10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将减少,但大豆库存高企,大豆供应充足,加之大豆压榨利润良好,油厂开机积极,大豆压榨量仍将维持高位,预计短期内豆油库存仍呈上升趋势。四季度是油脂传统消费旺季,油脂需求将逐渐好转,随着大豆到港量下降以及库存消耗,预计11月中下旬国内大豆压榨量将下滑,届时豆油库存将进入下降通道。 当前,全球油脂供需整体仍然偏宽松,东南亚地区棕榈油增产增库存,产地卖货压力较大,棕榈油价格走势偏弱拖累整体油脂价格。 国内主要油脂库存偏高,豆油库存再创历史新高,后期主要油脂到港量仍然较大,国内油脂供应充足,令油脂价格承压。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大豆到港量和压榨量下降以及油脂消费旺季即将来临,将对油脂价格形成支撑。整体看,短期油脂价格仍将低位震荡,11月中下旬后有望走强。 油厂库存高企大豆供应充足 大豆压榨利润丰厚,油厂开机积极性较高。监测显示,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为197万吨,较此前一周增加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万吨,较过去3年均值增加25万吨。 尽管压榨量大幅增加,但当周大豆到港较为集中,进口大豆库存小幅上升。截至上周末,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库存为970万吨,较上 周同期增加6万吨,较上月同期减少2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57万吨。 本周美国大豆价格震荡下跌,巴西大豆出口升贴水基本稳定,大豆进口成本有所回落。 监测显示,巴西大豆11月船期CNF报价454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价3650元/吨(3%进口关税),较上周同期下跌30元/吨。对应大商所1月合约压榨利润为20元/吨(包含加工费用13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降2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50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30元/吨。 美湾大豆11月船期CNF报价364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价3640元/吨(28%进口关税),对应大商所1月合约压榨利润5元/吨。 由于压榨利润回落,巴西大豆可销售量减少,上周国内油厂采购量降至10船以下,且主要为明年巴西新季大豆,陈豆成交量仅3船。 根据船期监测,10~12月我国预计进口大豆到港约1900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2408万吨。 由于沿海油厂大豆库存高企,且国家储备大豆充裕,预计12月份之前国内大豆供应充足。 豆菜油价差高扩大还需等待 周三,豆菜油1月合约价差为889元/吨,较前一日缩小27元/吨,较上月同期扩大60元/吨,5月合约价差为982元/吨,较前一日缩 小39元/吨;华东沿海地区豆菜油现货价差为940元/吨,较上周同期扩大50元/吨。 进口油菜籽利润丰厚,国内企业积极开工生产,预计10月份到港菜籽60万吨,11月份到港55万吨,沿海油厂菜籽升至43万吨,进口菜油产出量保持充裕,加上华东地区进口菜油大量到港,预计短期菜油供应有保障。 监测显示,截至10月23日,沿海地区菜油总库存约49.5万吨,较上周减少1.7万吨。 其中,华东菜油库存35万吨,较上周减少2万吨;沿海油厂库存约14.5万吨,较上周增加0.3万吨,库存量均处于历史高位。 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报告显示,2018/2019年度加拿大油菜籽期末库存预计为250万吨,是9月份预测值的2倍,略高于2017/2018年度的239.1万吨。预计今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为2100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国内油粕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预计可出口到中国的菜籽和菜粕数量将超过上年,能够降低大豆进口减少的影响。 当前油脂供应整体充裕,豆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但在大豆进口预期减少的情况下,后期豆油价格存在较强支撑,而进口菜油短期存在消化压力,如果豆油库存下滑,豆菜油价差可能缩小,但也需谨防菜油规模小、资金快速拉升的风险。 出口不及预期美豆继续承压 本周,中美贸易摩擦没有新的消息,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同比减幅持续扩大,但美国大豆收割工作因降雨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担忧支撑价格,CBOT大豆期价震荡运行。 截至10月18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14.9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59.3万吨。2018/2019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大豆累计出口检验量为594万吨,上年同期为984万吨,同比减少39.7%。其中,对中国仅装运20.2万吨,远低于上年同期的663.9万吨。 截至10月18日,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创下历史同期最快的34%,上年同期为20%,5年平均进度为18%。阿根廷大豆生长期只要天气正常,恢复性增产可较上年增加2000万吨大豆,供应前景看好。 当前美国大豆丰产已经确定,产量再创新高,随着近期天气的改善,美豆收获进度将加快,收获压力将逐渐显现,加之近期美国大豆出口销售疲软,连续两周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新年度美豆出口目标实现困难,预期美国大豆库存将进一步增加。中美贸易摩擦继续,中国企业持续取消前期大豆采购合同也压制美豆价格,预计短期内美豆价格低位震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