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28
2018-07-28 第03版:行情与观察 【字体】大 |默认 |

美国大豆输华受阻 葵花粕或可“补缺”

作者: 本报特约分析师陆赟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853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进口关税,成本大幅提高或使美豆无法进入国内,我国将更多地进口南美大豆,或增加其他蛋白原料进口,这无疑给葵花粕市场带来巨大利好。
   7月份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显示,全球前三大葵花粕的出口国分别是乌克兰、俄罗斯和阿根廷,其中乌克兰以435万吨的数量一枝独秀,俄罗斯和阿根廷的出口则分别为110万吨和85万吨。由于葵花粕的出口国家不涉及美国,且考虑到我国与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的关系,我国进口更多葵花粕的可能性较大。
    
增加葵花粕进口操作性强
    美国农业部7月份供需平衡表显示,2018/2019年度全球葵花籽产量为4690万吨,是继大豆和油菜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油料作物。与此同时,2018/2019年度全球葵花粕产量为1951万吨,同样排在豆粕与菜粕之后,位居第三;而全球葵花粕出口量则为684万吨,依旧排名第三,稍稍落    后于723万吨的棕榈粕,但领先于613万吨的菜粕。因此,基于葵花粕的出口能力,我国未来适当多进口葵花粕,来弥补国内植物蛋白供应缺口的可操作性是较强的。
    
新技术助葵花粕替代豆粕
    相关报告显示,德国国家农业园艺研究所曾经运用一种称为“长时间调节及液化”(LTCL)的技术,在育肥猪中进行过一项饲喂研究证明,用经压力流体处理过的葵花粕及菜粕替代豆粕,也可得到相同的结果。至于饲料利用率及转化率,两种饲喂概念基本没有任何区别,采食量及消化率也一致。
    这些结果表明,葵花粕及菜粕虽然通常无法被仔猪很好地吸收,但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其实可以更高,并且经过压力流体处理之后可以被仔猪利用。而经过LTCL工艺加工之后,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豆粕。  
积极考虑其他资源及途径
    无论从进口的可行性,还是从在饲料中的使用研究方面来看,我国在未来进口更多葵花粕,来弥补因中美贸易战而导致的植物蛋白供应缺口,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当然,除了葵花粕之外,在目前情况下,也可积极考虑其他资源及途径,例如提高油菜籽进口、对现有的菜粕进口政策做出调整等,毕竟油菜籽与菜粕都是全球第二大产量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