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4-28 第08版:专题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猪周期”结束牛市奶业不容乐观 |
|
|
|
|
|
|
养殖区域调整,布局更趋合理。生猪养殖北移西进,区域布局发生变化;蛋鸡养殖东扩南下,南方长距离调运鸡蛋的情况逐步改善。 近年来,养殖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后的发展目标有哪些?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等对畜牧业有什么影响?在4月26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油菜籽产业发展大会暨油脂油料市场行情研讨会”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 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的支柱产业,从事畜牧业的农户有8000万。近年来,随着新《环保法》修订实施,“水十条”“土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杨振海表示,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的影响是暂时的,同时它也有推动养殖产业升级的助推作用。新环保政策下,畜禽粪污处理事关畜牧业持续发展和有效供给,事关6亿多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事关农村能源革命和节能减排,事关土壤地力改善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过专家测算,利用好畜禽粪污能够产生超过1000亿立方米沼气,替代9.7亿吨标准煤。如果把有机肥使用好,对改良土壤很有帮助。 在谈到当前的畜牧业生产形势时,杨振海介绍说,猪肉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快速下跌,本轮“猪周期”结束牛市。 2018年生猪不会出现明显过剩情况,全年养殖利润有望保本盈利。蛋鸡从相对过剩到平衡趋紧,存栏增加,蛋鸡养殖维持较好收益。肉鸡养殖效益继续分化,黄鸡盈利,白鸡亏损,肉鸡出栏低位震荡。2016年以来,我国奶业生产呈现下行态势,奶牛存栏持续减少,奶羊养殖进入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2018年奶牛产量小幅增加,奶业形势不容乐观。肉牛、肉羊生产平稳,产能稳步增加,养殖效益持续向好。 杨振海表示,在新的情况下,我国畜牧业出现了五个新变化。一是产业规模增大,畜产品产量调整。肉类和禽蛋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3位。二是畜产品供给有力,肉结构优化。猪肉占比约63.8%,比重缓慢下降;禽肉占比超过22%,比重增加较快;牛羊肉占比超过14%,比重也在稳步提升。三是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比重达到58%;乳品企业20强市场占有量超过55%,规模非常大;35家年产百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产量占比超过62%。畜牧和饲料产业呈现规模化、集约化趋势,科学饲料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保供给的主力军。四是养殖区域调整,布局更趋合理。生猪养殖北移西进,区域布局发生变化;蛋鸡养殖东扩南下,南方长距离调运鸡蛋的情况逐步改善。五是畜产品进口增加,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利用更充分。 对于今后畜牧业发展的目标,杨振海认为,第一是构建新型种养关系,推动绿色兴牧。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第二是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竞争力。今年将用现代牧场评选标准,以生猪奶牛等主要禽畜规模养殖为重点创建100个示范牧场。通过开展探索肉牛、肉羊联合育种,支持科研院所推进育种创新、遗传资源保护等工作。此外,要促进中小养殖户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第三,优化畜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在绿色农牧业发展中支持差异化、特色化畜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产业扶贫,推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融合发展。第四,严格饲料和生鲜乳质量监管,强化畜产品安全。第五,提质增效转方式,持续推进奶业振兴。第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筑牢生态屏障。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开展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实施草原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创建。第七,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质量兴牧。健全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饲料工业标准体系,构建以绿色安全优质为导向的畜牧业标准体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