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4-28 第03版:行情与观察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影响:玉米抢占市场份额豆粕需求大幅减少 |
|
作者:本报特约分析师刘晓滨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197 |
|
|
|
|
|
|
本周,国内豆粕供大于求格局施压粕价,玉米拍卖亦使豆粕承压。据博朗咨询统计,4月26日,全国豆粕市场平均销售价为3237元/吨,周环比下跌61元/吨。其中,沿海产区油厂蛋白43%豆粕均价为3120~3170元/吨,全国主要销区市场均价为3273元/吨。 玉米抢占份额抑制豆粕需求 4月份临储玉米竞价销售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使得国内玉米价格开始回落。同为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过低,将使玉米抢占豆粕市场份额,导致国内油厂豆粕销售情况不佳。因此,近期豆粕需求量大幅减少。 近期,国内豆粕价格跌幅较大,大部分贸易商补货不积极,而且下游养殖业不景气,部分生猪被低价处理,豆粕需求大大减少。 国内供应充足豆粕价格承压 据博朗咨询统计,截至4月20日,国内沿海地区主流油厂大豆库存为408万吨,周比增加3万吨;豆粕库存95万吨,增16.5万吨;豆粕未执行合同596万吨,增2万吨。 目前大豆压榨利润丰厚,油厂积极开机,上周压榨量增至180万吨以上。但因终端消耗较慢,部分油厂豆粕胀库停机,华东、山东及华北部分油厂催提。江苏个别油厂4~5月合同出现-20~-40的基差,令短线豆粕承压。 南美大豆减产影响全球市场 预计本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较上年度削减近1000万吨,预估为3.38亿吨,2016/2017年度为3.482亿吨。北美、中国和欧洲大豆增产被阿根廷和其他南美国家以及印度的减产所抵消。阿根廷大豆产量较上年度减少近1800万吨,降至37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3,为9年来最低。 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消费量将高于产量。《油世界》预计,2018年8月末全球大豆库存将较上年同期减少近300万吨。南美库存较低将提升全球市场对北美大豆的需求。 美豆春播开启对华出口疲弱 4月中旬,2018/2019年度美国大豆开启播种进程,天气预报显示气温回升,预计令播种工作得以加速进行。 中美贸易摩擦未解,对中国需求的担忧挥之不去。USDA本周二确认,民间出口商向阿根廷出售13万吨大豆,此为4月11日以来达成的首笔出口交易,而对中国的交易已有两周未出现。目前,中国买家可能试图尽量减少美豆采购。笔者暂时仍预计,2018年中国将从美国进口2300万吨左右大豆。 因需要更多美国大豆来弥补南美供应损失,未来几周美豆出口或将高于上年。预计3~8月美豆出口装船将较上年增加260万吨,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装船可能进一步增加。未来8~9个月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预期减少,将被全球其他国家出口增长所抵消。 多空因素交织关注国际豆市 中美贸易摩擦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财长下周访华,中美贸易摩擦或出现转机。 阿根廷罗萨里奥港一塔吊被撞毁,可能在短期内影响阿根廷大豆出口。 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继续小幅上升,利润较好,油厂开机积极,豆粕供需面利空,下游消费却疲弱不堪,豆粕短期承压走弱。中长期因南美大豆减产,美豆出口预期较好,国际大豆上涨动力仍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