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4-26
2018-04-26 第04版:副刊·粮史 【字体】大 |默认 |

落葵

作者:王丽芳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334
葵的ID卡:
   落葵,我国最早的蔬菜和药用植物。茎常攀援,叶互生,卵形或心形,肉质多汁。穗状花序,花小,淡粉色。果实球形,成熟时深红色或黑色。叶可食用,果汁可作无害的食品着色剂,植株入药可用作缓泻剂,也可栽种用作观赏。

       菜蓝网风靡时,刚巧听说一种新世纪理想的高档绿色营养保健蔬菜,叫秋葵。那尖塔般的形状,油绿的色泽,加上毛绒绒的感觉,一下勾起了我大展厨艺的欲望,遂买下七八个,够一盘菜啦。
    清洗干净,按照同事介绍的操作要领准备清炒,一动刀便烦上了———黏糊糊的,切一片粘一片,还带着长长的丝。炒时更与想象的清爽不同,差不多快赶上拔丝红薯了。
    结果可想而知,一盘带着满腔期待的美味成了一团“片片相连”。想想不菲的价格,想想保健的作用,闭上眼睛咽下,那味道同样不敢恭维。究竟是我的厨艺差,还是这个“秋葵姑娘”中看不中吃?且将与同事的分享、辩论放在一边,因为没过多久单位组织拓展训练,在一个农庄我见到了秋葵成长的模样。头顶鹅黄色的花蕊,秋葵在风中舞蹈,楚楚动人。只顾陶醉,清炒秋葵的不快早已抛至九霄云外了。“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秋葵是不是《诗经·豳风·七月》中古人烹煮的葵菜呢?或许照着古人的法子,煮成粥,味道会爽口得多。
    但秋葵不是古人菜圃中的葵菜。先秦时候的葵,指的是落葵,也就是今日俗称的木耳菜。从字面上看,葵的篆字像一棵枝蔓向外斜生侧展的草,正因其“常蔓延于篱落之间”,故名落葵。春秋时期的《素问》讲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代王冰注“五菜”:葵、韭、藿、薤、葱是也。由此可知,“葵”在古代位列四季菜蔬之首,风光得很。因为栽培普遍,和葱、韭、藿、薤一样,植株细软,不太高,十分便于采收。
    大文豪亦超级美食家苏轼被贬岭南时偶然品得此菜,欣然赋诗:“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把葵与江南的莼菜相提并论。东坡先生所赞的藤菜就是藤葵,落葵的别名。
    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所以落葵还有个名字叫“承露”。正因为葵的叶子最能承载露水,常年被甘露滋润,叶片才会生得格外肥嫩。
    魏晋之前的植物类食材,大都是煮成菜羹,因此口感滑嫩的葵菜便倍受青睐了。后来炒、烧等烹饪手段兴起,食葵之风便渐渐消减,至宋朝时,基本退出了百姓餐桌。宋陈旉《农书》虽主张“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但对全年逐月农事安排,已削去了葵。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葵的果实因为能点红唇、美肤色而常受欢迎。据说,这种不太起眼,似小珠般的紫黑色果实,“揉取汁,红如燕脂(胭脂),是女人饰面、点唇及染布物”的天然佳品。一直到今天,落葵果汁液提取物,亦被用作天然无害的食品着色剂。
    记得儿时我家门前的葡萄架旁,母亲总要种上几棵木耳菜,做面条或汤时,这边锅已烧开,然后再去采摘,下锅的叶片,连气儿都没断,那个鲜活劲儿,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了。木耳菜不经煮,嚼着肉滋滋的方为恰到好处。有一股青草味儿,很是爽口。但我也常为那累累悬垂的果实所烦恼,摘叶子时无意间碰到,它就会炸裂,流出的汁液浸到手上好几天都洗不掉,若恰巧是白色的衣衫,那就更麻烦了。但它又实在太诱人,尤其是小伙伴们打闹的时候。这种攻击的利器,挤起来手感极好,葡萄架下,无花果树前,我们跑着、闹着,哪管什么染红的衣衫、花了的脸!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