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29
2018-03-29 第07版:环球·粮情 【字体】大 |默认 |

中坦“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工程”启动

作者:钟旺轩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836
    3月22日,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政府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姆泰格瓦辛巴村举办了“中坦农业合作与减贫”田间高端论坛暨中坦“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工程”(简称“11工程”)启动仪式。
    佩雅佩雅村是中国农业大学减贫项目落地坦桑尼亚的第一个村庄。2012年,项目陆续开展,主要进行农业技术示范、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及能力建设,促进政府和村民互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考察、培训和田间指导活动。第一年只有9户参与,到2017年,已有近50%的农户采用了该技术。参与农户表示,采用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至少能多产一倍以上的玉米。示范户和追随户通过层层示范、相互学习,中国技术开始在非洲大陆上开花结果。
    在佩雅佩雅村,从项目管理到技术传授,中国专家的参与度较高,这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是一个挑战。当中国专家撤出后,如何能够继续采纳和推广中国的农业技术?是否会陷入中国早期援助非洲农业技术项目的“建设—移交—中断—再投入—再移交—再中断”的恶性循环?项目专家组开始尝试推动当地人的能力建设,使其成为推广中国农业技术的主要力量。
    在第二个项目示范村瓦辛巴村的农业技术示范,一开始就由当地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主导,中国技术专家参与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推广方案,项目的管理主要依托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和村长。当地政府官员非常满意项目的实施,也非常愿意将该项目所传授的技术在其他村庄用他们有限的资源进行推广,“非洲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农业生产系统。坦桑尼亚的村庄采用了中国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大部分农户的玉米产量得到了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村里很多农户因此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太阳能发电系统,也有钱送孩子上学了。这证明了中国的农业技术对于非洲农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国的发展经验具有和非洲分享的空间。”下一阶段,在坦桑尼亚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大学将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的10县10村启动为期3年的“千户万亩玉米增产示范工程”,该项目致力于探索如何与非洲更好地分享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的经验。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