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载PDF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29
2018-03-29 第04版:副刊·粮史 【字体】大 |默认 |

石磨磨面碓臼舂米

作者:周双喜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818
作者单位:河南省粮食局    早在七八千年前,随着中原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粮食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食品。为了较好地生活,先民们便把石料打制磨研成形似现在的案板和擀面杖,对粮食进行加工。石磨盘呈椭圆形,底部有4个柱状短足,利用磨盘棒与石磨盘磨研,将小麦等粮食擀成粉末,利于食用。新郑裴李岗、汤阴白营、密县北岗、中牟县业王、偃师、登封、陕州区、汝州等11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均出土了这种文物。
    春秋末期,鲁班发明了双片石磨。石磨的特点是下扇固定,中心装有磨脐,上扇旋转,可能只有一个磨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已经普遍使用石磨加工粮食。汉初河南地区出现了突顶双眼磨,磨齿为方坑状,以后又有半弧形磨齿,东汉时磨齿才形成圆周放射状。此时,可能已经采用丝绸对加工后的粮食进行筛理。魏晋时创造了水磨,曾经任河南尹的杜预又进一步发明了水转连磨,以水为动力,用齿轮带动多盘石磨同时运转,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南北朝以后,逐渐将磨顶改为平顶,更有利于粮食加工。当时是庄园经济,庄园主设置有磨坊,自磨自食,或者用于集市贩卖。元代一位瞿氏能工巧匠创造了磨楼,楼上设磨,楼下设机轴以旋转,制粉之快,畜力所不及。并且“无臭秽尘土以侵入”。磨楼的出现,实际上已具备了近代面粉工业的雏形。明末,河南各地已经使用脚踏式筛面平罗,并且制作了罗柜,用以筛理面料分级提粉,盛装面粉。当时的平罗分为圆形和方形,并且有细罗、中罗、粗罗之分。畜拉石磨,一人操作,一日可加工面粉50斤左右。人力推磨,一般罗或磨4~5遍,一日可加工面粉40斤左右。  加工大米则用碓臼。相传在黄帝时,人们“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进行舂米,后改进为石碓臼。
    魏晋时期,中原地区改制使用了水碓和连机碓,利用水轮带动几个舂米碓,实现了舂米联动。南北朝时,河南地区开始广泛使用石碾碾米。石碾由碾盘、石磙、磙套和碾盘中心柱组成,放在砌好的圆形土台上。初为人推,后改制成水力,唐代以后改制为畜力碾。一畜拉转,一人操作,一天可碾米五六十斤。
    
 
社址:中国郑州郑东新区商务内环26号
新闻热线:0371-68107690 采编:0371-68107963 发行:0371-68107972
中国粮油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WW.GRAINNEWS.COM.CN? 2009-2010
 
技术支持: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