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1-25 第03版:行情与观察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菜粕:刚需下降难乐观上攻或需借外力 |
|
作者:本报特约分析师陆赟 来源:粮油市场报 字数:1326 |
|
|
|
|
|
|
□本报特约分析师陆赟 当前,作为菜粕最大刚需的水产饲料养殖已经进入淡季,因此,中长期菜粕的消费趋势并不乐观,未来其价格走势自身缺乏足够的上攻动能,或许需要来自大豆和豆粕市场的支持。 近段时间,我国菜粕市场价格在诸多利多因素共振下,总体表现偏强。这其中,既有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导致CBOT大豆期价上涨的外盘因素提振,也有我国菜粕消费格局发生变化和国产豆粕供应短期偏紧等国内题材支撑。不过即便如此,考虑到作为菜粕最大刚需的水产饲料养殖已经进入淡季,因此,未来中长期的消费趋势总体并不乐观。对于我国菜粕市场而言,未来其价格走势自身缺乏足够的上攻动能,或许需要来自大豆和豆粕市场的支持。 拉尼娜概率增国际利多呈现 近来,市场投资者非常担忧阿根廷大豆产区干燥天气对作物生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前多家国际权威机构认为,未来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非常大。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拉尼娜现象预警,预计其出现的几率达70%;美国国家气象预测机构11月12日上调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几率至65%~75%,较其10月份预测高出10个百分点。 秘鲁海洋研究院称,秘鲁沿岸已从偏暖的厄尔尼诺状态转变为偏冷的拉尼娜状态,且预计该偏冷状态将持续到秘鲁当地的2018年春季,即北半球的2018年9月份。届时,作为全球最大豆粕出口国的阿根廷,正值大豆作物的关键生长期,拉尼娜现象通常会造成阿根廷农业产区的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因此从上周五起,CBOT大豆期价已经出现一波明显 的强势表现,对我国菜粕市场提供了来自于国际市场的利多因素。 豆粕供应紧张菜粕或受传导 不仅国外市场利多,国内市场也涌现出多个利好题材。首先,随着我国菜粕进入消费淡季,与豆粕的价差较此前明显扩大,因此,菜粕在除水产之外其他饲料中的使用量也有所增加,其中在鸭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增幅较大,部分企业的配方比重更是达到10%;其次,我国农业部从严控制进口大豆转基因证书,导致当前国内豆粕供应偏紧,在提振豆粕价格的同时,也对菜粕品种形成传导影响。 南方气温下降刚需进入尾声 水产饲料是我国菜粕消费环节的真正刚需。随着目前国内南方沿海地区的气温再度降低,今年国产菜粕刚性消费的高峰也已步入尾声。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本周五我国南方水产养殖业最具代表性的广东江门最低温度降至12℃。而根据相关研究,罗非鱼养殖的最适宜水温为26~ 31℃。而当水温低于25℃,投喂量将降至70%,20~25℃时则降至50%,15℃以下则已完全不采食。虽然从天气情况来看,在本周五之后当地的气温将会有所反弹,但总体而言,温度季节性下降仍是大概率事件。 维持区间运行波段操作为宜 虽然当前国内菜粕市场的利多因素确实不少,也有望对价格形成较有利的支撑,但鉴于目前南方沿海地区气温已经明显下降,而未来进一步下降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中长期我国菜粕消费趋势并不乐观。 从现阶段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CBOT大豆期价在市场参与者的担忧下仍有一定发展空间,而国内短期的豆粕供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化解,所以从外部因素来看,近期国产菜粕的行情走势还是相对乐观的。 汇易认为,我国菜粕市场总体维持区间运行态势,大涨与大跌出现的概率均不高,波段操作或更为合适。 另外,这可能导致后期我国豆粕与菜粕的价差进一步扩大。 |
|
|
|
|
|
|